为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教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面深入实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青年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传承,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星光守护 爱筑梦桥” 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开展红色文化探寻与非遗文化传承活动。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成都理工大学大学宜宾校区 “星光守护 爱筑梦桥” 以“重踏红色足迹,追寻非遗印记”为主题,从8月3日开始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分为四个部分:重走长征路,体验非遗别斯满,慰问老党员,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缅怀与对文化的崇敬,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丰盈。
膺续长征路,奋进新征程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者难者胜”。生于葳蕤蓬勃的华夏新时代,我辈更当谨遵先烈教诲,立鸿鹄志,如鲲鹏般扶摇直上。8月4日上午,团队秉承着中国青年当笃行不怠膺续前辈长征精神,驱车到达维会师桥,观摩了矗立在公路旁,“红一、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一同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烈士红军长征的历史故事——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会师,开启了红军长征的新征程。团队成员从达维纪念碑走向达维会师桥,湍急的沃日河在桥下奔腾着远去,似乎在述说这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随后,团队围绕“会师的意义与影响”录制了第一期团课,旨在将这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往事传播出去。
图为团队在达维纪念地拍摄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想翻越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夹金山为藏语音译,意指险峻耸立的高山。海拔4100余米,刀削的棱角是风雪肆虐侵蚀的痕迹,交错的脊线是板块的猛烈相撞的见证。8月4日下午,团队成员怀揣着崇高的敬意,抵达了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并在夹金山顶录制了第一期团课,生动描述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的英勇故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让青年一代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
图为团队在夹金山合影留念
8月5日,团队探访了红军懋功同乐会旧址。首先,团队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进行参观学习,对懋功同乐会议前后的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接着,团队成员在这里录制了第三期团课,旨在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筑牢青少年信念之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旧址
8月6日,团队前往两河口会议遗址纪念馆,参观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遗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两河口纪念馆展厅、雕塑园、两河口会议的遗址,通过VCR、配音收录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最后,团队成员怀着崇高的敬意录制了第四期团课,希望青少年,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
针线穿梭,情愫交织
“毫厘缝隙透光芒,编织出剔透世界的窗。”成员们探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别斯满服饰。别斯满服饰是满族文化与嘉绒文化交融的产物,被誉为“穿在身上的非遗”,以其华丽与气派而闻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团队成员特意拜访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琼平老师。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亲手触摸绣线,学习了平绣、插绣、套绣、夹绣、缠绣等多种刺绣技艺,感受针尖在布料上的跳动,体验从设计图案到色彩搭配的全过程。
李老师不仅向成员展示了别斯满服饰的精美,更分享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故事,如四祥瑞图、无情鸟、金童玉女图等。针线穿梭间,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手艺人情感的细腻流淌,一场无声却深情的倾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此次体验,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为它们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也有能力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在李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刺绣与合影
探访岁月印记,致敬党员风采
为了深入贯彻党史教育,以传承红色基因,追寻初心使命,共同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固基石。8月9日团队深入小金县新桥乡北马村,探访了一位退伍后扎根基层、带领北马村走上脱贫之路的老党员——舒友乾村支书,这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对初心与使命的深刻领悟。
“为党为民为病患,利人利己利苍生”。北马村地处高半山,地势较复杂,村内居住点较为分散,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务工,老人小孩则留守在村内。通过探访,团队成员了解到,舒友乾村支书退伍后,选择回到家乡,担任了北马村村支书的职务。面对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他积极创新,将部队中培养出的坚韧不拔、用于担当的精神带到了他的工作中,解决了北马灌溉与群众饮水问题,修建通村路4.2公里,田间路4公里。同时,他还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特色作物,鼓励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玫瑰、花椒、樱桃等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后,舒书记表达了对青少年的寄语“希望后一辈的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队成员纷纷受到感染,表示要学习村支书吃苦耐劳,忠心为党为人民的精神,将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舒书记本人以及团队成员与书记交流
暖心赠衣,守护童心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号召,秉持志愿服务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敬老人、关爱幼童、扶助贫困的传统美德,传播时代的新风正气,团队在8月9日踏上了前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新桥乡北马村的爱心之旅,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衣物捐赠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捐赠过程
位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北马村,地势崎岖,村落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是一群孤独的老人和孩童。团队成员不畏山高路远,驾驶着车辆在曲折的盘山路上稳健前行,亲手将一件件满载着爱心的衣物,递送到每一位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手中。这些衣物不仅是物质的帮助,更是心灵的慰藉,它们承载着我们对村民们深沉的关怀与祝福。在孩子们的笑容和老人们感激的目光中,团队成员们用无声的行动,深刻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让这份爱心在北马村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出新时代青年的光彩。
(通讯员 徐雨桃 刘雨婷 罗紫妍)